作为一名“90后”青年工程师,闫兆申不仅以日益精湛的技术能力在施工一线崭露头角,更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,先后荣获六冶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人员、六冶公司和中铝国际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。从2019年入职至今,他始终以青春建功的信念扎根一线,带领青年专业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,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QC成果奖6项、国家发明专利1项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六冶青年“技创未来”的生动实践。
入职之初,闫兆申便参与到公司灵宝函谷关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中。项目推进过程中,面对复杂的施工条件和艰巨的任务,他主动请缨承担起关键环节的工作。
2020年,在对该工程坡屋面进行施工过程中,因坡屋面设计为玻纤沥青瓦,坡屋面水平投影面积占整个屋面面积多达45.5%,增加了玻纤胎沥青瓦的施工难度。为攻克坡屋面玻纤沥青瓦铺设的技术瓶颈,闫兆申记录下260多组施工数据,最终通过改良铺装工艺、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,将一次验收合格率提升了11.2个百分点。此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一等奖。
用智慧破解难题
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,闫兆申的脚步从未停歇。2021年,在进行室内卫生间管道施工时,闫兆申发现采用传统的UPVC塑料管主体预埋工艺不仅繁杂而且后期易导致管根处渗漏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闫兆申参与课题为“提高卫生间管根处渗漏一次验收合格率”的QC小组活动。经过一段时间实验,QC小组提出采用“内固定式预留洞+预埋直接施工”工艺,应用后此方法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,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,明显降低了施工成本。该项成果先后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二等奖、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二等奖。
“我们追求的不是实验室数据,而是工地上能直接用的技术。” 闫兆申常常与团队成员交流共勉心得。从2022年“构造柱留洞浇筑施工技术”获评六冶公司“银点子”,到2023年《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》获国家发明专利,再到2024年将预制柱牛腿外观合格率提升至94.5%,让“毫米级追求”成为团队标准,闫兆申的创新始终来源于施工一线、服务于施工一线。
以匠心培育匠心
“技术攻坚不是单打独斗。”作为团支部书记,闫兆申懂得传承的力量。他定期组织“青年大学习”,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,培养青年员工树立“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”“在工作中学习,在学习中创新”的理念。他组织的青年突击队活跃在项目施工关键节点,10名队员紧紧围绕工程关键部位、关键工序,严把检验批、分项、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关,确保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并达到验收标准;他结合现场实际设立“青年安全岗”,及时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,为项目安全注入青春力量。
如今,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仍在工地上书写着他的匠心故事,在六冶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镌刻青春印记。
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-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
地址: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